婴儿般凝滑香柔的肌肤,如何一生拥有?微生态学家告诉我们,关键要从肌肤出现问题的根源着手,解决“体内的美容”问题,才能长久保持皮肤细腻、润滑、富有弹性,让美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微生态学研究表明:肠道有害物质是加快皮肤衰老的真正原因。婴儿肠道内的有益菌占绝对优势,有害菌极少,只占肠道总菌量的5%以下。这是婴儿皮肤不粗糙、不生粉刺、润滑而有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变化,肠道中有益菌逐步减少,而各种有害菌不断增加,有害物质也随之增加,人的皮肤会逐渐失去弹性和光泽,变得晦暗粗糙,所以成人皮肤没法跟婴儿比。而要保持婴儿般凝滑香柔的肌肤,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天天服用益生元,天天做体内美容”,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容问题,令肌肤常葆青春,因为益生菌能够:(1)迅速增殖肠道有益菌。以功能性低聚糖为主要成分的益生元,是有益菌最理想的营养源。它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为有益菌所利用,而不能被有害菌利用。(2)抑制有害菌繁殖。补充益生元壮大了肠道中有益菌的实力,使其总量、活性重新占据绝对优势,可减少有害物质产生,还可以分解有害菌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降低血液中有害成分的含量。而且,有益菌在肠道中占优势,可以产生大量乳酸、醋酸等有机酸,使肠道酸性增加,抑制有害菌的大量繁殖。(3)还原完美肌肤。部分有益菌会被肠壁吸收而随血液一起在体内循环,在近表皮处稀解色斑和坏死的小...
2021-11-30
浏览次数:8
你是否知道,其实,彻底解决口臭、体臭问题并不难!微生态学研究表明,口臭和体臭实际上是肠内异常发酵导致的。从源头着手,改善肠道状况,对于消除口臭、体臭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能有效消除藏在肠壁皱褶里的“酸性腐败便”,即可从源头直接消除便秘,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防治口臭、体臭。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微生态制剂在人体胃肠道内可以被一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利用,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生素物质,从而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逐渐使肠道内的菌群向有利的方向变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菌的产生。同时,大量短链脂肪酸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保水性,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增强肠道运送和排空能力,快速减轻便秘症状,打通肠道,使代谢废物不再于肠道内长久滞留,达到排便轻松通畅。结果如同疏通了一个被堵的下水道,超标的有害菌、毒素、宿便,甚至一些多余的脂肪都可以一清了之,让肠道好像刚清理疏通过的河床一样清洁、通畅、健康,从源头消除了口臭、体臭,并达到养生的目的。
2021-11-30
浏览次数:15
益生元是最佳的肠道健康食品,可以食用益生元来促进人体自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繁殖。什么是益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粮食,可以增殖体内自己的益生菌(直接食用益生菌产品,补充的是体外的益生菌),抑制有害菌,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障肠道健康。常见的商品益生元的种类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乳酮糖。从安全性来说,目前在国内及世界范围内,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是最优秀的益生元。1983年,日本发现了以低聚果糖为首的一些难消化低聚糖,食后可完整进入大肠,被大肠中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利用,使之生长处于优势,并产生有机酸,使肠道酸度增加,而魏氏梭菌和卵磷脂酶阴性的梭菌等有害细菌大大减少,使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腐败产物减少,从而有益健康。于是,以低聚果糖为首的各种有整肠功能的低聚糖,在日本先后被开发出来,并广泛使用在各种营养食品上。受此启发,1995年,英国科学家吉布森(Gibson)将这类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的物质命名为益生元。它是指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人体肠道中固有的有益细菌的生长和(或)活性,达到改善机体健康的不消化的食品成分。益生元其实质是一类特殊的结肠食物所谓结肠食物是指一些非消化性的低聚糖、多糖、肽类和蛋白质等物质,食后不被胃肠消化吸收,而被大肠中的细菌利用,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有些还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和促进宿主对矿物元素的吸收而有益于...
2021-11-30
浏览次数:15
胃肠道概况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管道部分,从口腔到肛门,长约8~10米,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结肠、直肠)。胃肠道是消化道的通俗叫法。消化系统除了消化道外,还包括消化腺。小的消化腺多位于消化道管壁内,如食管腺、贲门腺、幽门腺、小肠腺、大肠腺等。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除此之外,胆囊参与胆汁的浓缩和排泄,也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胃”护健康第一关一切食物、水分都要经过胃,在这里进行第一道处理工序,才能进入肠道。胃恐怕是我们感触最深的一个内脏器官了。无论是“胃里泛酸水”、“午饭吃撑着了”,还是“米饭太硬,搁在胃上了”,从小到大我们听到太多对于胃不舒服的描述,它们无一例外地在向我们表明胃的存在和脆弱。◆◆胃的构成◆◆胃由黏膜、肌膜及浆膜构成,大约能容纳0.5~1.0公升的食物和水分。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被一层稠密的黏膜保护着。黏膜中有许多细胞分泌大量的胃酸,来分解进入胃的食物,胃内的pH值最低可达1~2。◆◆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在胃酸的充分作用下,与唾液带来的淀粉酶和胃分泌的胃蛋白酶充分混合,借助胃的蠕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发生了。经过3~4个小时,食物变身为稠稠的白面疙瘩汤一样的东西,开始有序排出胃腔,进入下一个消化过程。进入胃内的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以及人们喝的水都携带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胃内,由于与酸性的内容物混杂,绝大部分...
2021-11-30
浏览次数:11
十二指肠虽和胃相连,但二者在构造、功能及环境上区别很大。首先,十二指肠是小肠的嫡系部队,具有肠的外形,上通胃的幽门,下通空肠。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中间有胆总管开口处,可以接收胆汁。而胆总管上与胆囊相通,中间还与胰管相通。这样从胆总管进来的就不是单纯的胆汁,而是混有胰液,它们一起成为消化食物的必需添加剂。不同于胃的酸,十二指肠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强碱性的苦寒之地,有人戏称它为“碱溪”。食物在口腔与唾液相混合(第一道),在胃内与胃液相混合(第二道),在十二指肠内又要与胆汁与胰液相混合,完成第三道消化程序。由胆总管排出的胆汁与胰液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胆总管排出一股黑褐色或绛紫色的像瀑布一样的液体,十分壮观。以小100万倍的细菌来看大100万倍的瀑布,就可知瀑布有多大了,这让Oligo也大开了眼界。十二指肠碱性环境的pH值高达8.0~9.0,可是还有细菌生长于此。在外环境中,有些细菌能忍受强碱环境,例如消化菌能耐受最高的pH值为9.4,脱氢硫杆菌耐受最高的pH值则是10.7,还有少数种群可耐受的pH值甚至为13。因此,十二指肠的碱性环境尽管相当残酷,但仍有一部分细菌种群生存。但是,那些肠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或其他正常菌群就只能退避三舍了。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十二指肠的长度为20~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一段。...
2021-11-30
浏览次数:6
肠管外部为浆膜,中间为肌层,内部为黏膜,这个黏膜就是肠道黏膜。肠道黏膜像南美洲国家智利的国土形状一样,呈长条形。黏膜表面看起来是光滑的,但如果将其放大150万倍,就会发现另一番景象——皱壁丛多、绒毛如林,而在肠上皮细胞表面还生长着微绒毛。在肠黏膜的表面布满了由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这和胃的情况差不多。粘液营养丰富,有利于细菌和细胞的生长,还能保护宿主健康。当然,说到底,粘液还是黏膜上皮细胞的附属物,其性质受黏膜上皮细胞控制,与定居在这里的生理性细菌地位相当。粘液和定居细菌的关系相当和谐,二者经常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黏膜下层蕴藏着无尽的财富,除了有吸收、分泌与消化及其他生理功能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细胞。这些器官和细胞不仅保证宿主内稳定性的平衡、生长和发育,而且是正常微生物群共生的结果。没有正常的、生理性的细菌与肠道上皮细胞接触,就不会有这些器官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其功能也会随之丧失。可见,肠道菌群是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完善的重量级功臣,只是它们比较低调,不善自夸,以致被人们遗忘了这么久。而说到免疫,我们一定不会陌生,它是高等生物体适应内外环境的生理学特性。没有免疫功能,生物体的存在就要受到威胁。肠黏膜内及黏膜下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存在,使得人体及其他高等动物宿主具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这种功能的保持与发育,直接受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共生作用支持。肠道菌群支持着宿主的免...
2021-11-30
浏览次数:3